酒店标识设计品牌商品真的充斥于任何角落吗?尽管有人提出以上疑问,但我们的每一天的确被包围在堆积如山、丰富多彩的品牌世界中。
在充满各种商品和各项服务的环境里,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无论做什么似乎都与品牌密切相关。不知各位有否同感,也许由于年龄或生活方式的不同,选择的品牌会有差异,但想必每个人都处于品牌的包围之中。
比如从我的一天说起,首先由“索尼”电视的叫早功能取代了闹钟,开始了新的一天。刮脸的“布朗”剃须刀,化妆的资生堂“奥丝莉”润肤品,都是我长期喜好使用的。另外,早餐桌上的“山崎”面包、“麦氏”咖啡、“凯高曼”酱油以及蛋黄酱、汤汁、调味料等无不出自品牌商家。西服、衬衣虽然没有特定,但从商标和配饰的小标记来看,想必也是名牌。领带是“迪奥”或“莲娜丽姿”牌,总之大多是品牌商品。
到了办公室,用的是“富士通FMV”台式电脑和“索尼VIAO”高级笔记本电脑,系统装的是“WIN2000”,邮件软件由“NETSCAPE4.7”支撑。如今利用“全球通”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来办公已成为主流,“夏普”传真机已显得有些落伍。
我喜欢旅行,再远也驱车前往。即便去“夏诺威”俱乐部打高尔夫,也是由我自己驾驶。始终用的是“丰田”轿车,如今已升级为“皇冠”。用哪种汽油似乎并不重要吧,可我如今却选定了“新日本石油”。说到购物,无意中就会走进“无印良品”、“东急百货”、“高岛屋”等名牌商家。闲暇时光顾小酒吧、餐厅,虽无刻意追求,但似乎也离不开品牌店。说到清酒,自然首选“久保田”,如果是葡萄酒,当然要喝“美露特”。
在国内出差时,首选乘坐网络齐备的“全日空”航班,手提箱用“路易威登”,相机是“索尼”数码机,手上带的“欧米茄”表,常备药品无外乎“太田胃散”和治感冒的“普利康”。
品牌商品真的充斥于任何角落吗?尽管有人提出以上疑问,但我们的每一天的确被包围在堆积如山、丰富多彩的品牌世界中。品牌商品冲击着今后命运,到哪一站为止尚不得而知。如果不是这样,也不会有那么多提供品牌的制造商。
另外,泛滥于狭小的家中的各式品牌,能够安稳地停留到何时呢?我家中现在就有两种品牌的家用电脑。移动电话还可能换成“AU”牌。早餐面包偶尔用酒店制品,绝无一定之规。外出时看见自动售货机,投进120日元只是顺手之事,喝罐装“BOSS”咖啡也好,“WANDA”咖啡也无所谓。如果是托运物品,委托“大和”公司好呢?还是交给“塘鹅”公司?也许还会
选择“你好”邮局。尽管头脑中浮现着相信品牌服务的概念,但通常会根据就近、方便的原则行事。
通常,一旦形成了多品牌市场,那么很难再平静地回到品牌生活之中。起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嗜好、性能价格比观念不同。另一方面,企业由于产品开发力、市场观察力、预见性、应变能力、新竞争品的加入等多种环境产生的条件不同,确立可信度将越来越难。在衡量与其他竞争品有多少距离的同时,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为了吸引新顾客的精力消耗战中。
多领从自身体验说起,考虑到成本,并非一般的企业通过努力都能成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,并对其进行维护、加强,使之成为长期畅销品。但是,把商品送入市场如同养育子女,为使其将来成为优秀人才一样,在不断投资的同时,还要时刻关爱。企业也应如此。但是现今的状况又如何呢?
首先让客人接触商品,从中体会到使用的满足感,于是就可能诱发其下次有机会继续购买,并且发挥出像预报器那样传递给其他客人的影响作用。虽说这很难,但作为企业的一种愿望,须尽力而为。
为了达到这一愿望,面对市场和顾客,企业努力表现出亲近感及服务意识。这样的做法果然卓有成效吗?现在下结论虽为时尚早,但仍不失为培育商品的主要话题正如“弃儿政策”已成为当今社会风潮,屡屡使人挂念着,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是否懈怠了对商品的培育。舍不得花教育费正常的市场促销费的现象,的确令人担忧。忽视对品牌能力的培育,在与对手的竞争时注定要失败,如果被迫卷入品牌更新之战,那么想要长期畅销更无指望。效益低下的状况持续得越久,越会扯企业业绩的后腿,而且无力提高促销费。想必哪家企业都会有一两件这样的产品或服务项目。为了解除这种困扰,给予已经失去方向的品牌什么灵丹妙药能使其继续前进呢?“酒店标识设计策划”的出发点正在于此。
人和时代设计
品牌设计、VI设计、标识设计公司